放生_如净和尚语录
看书网 > 如净和尚语录 > 放生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放生

  心到佛知,真施主不怕没有功德

  有一些人到寺院去拜佛烧香,常常会计较说这是我要供养的香、这是我要供养的花、这是我要供养的水果、这是我要供养的钱、这是我要做的功德,请你们一定要怎样怎样替我处理好。事实上,你真的没有必要去计较形象上的供花、上香、供养水果、供灯等等,诸佛菩萨并不要我们的花香灯果等等,正所谓是“心到佛知”,我们的心意到了是最重

  皈依三宝是进入佛门的第一步

  菩萨度化众生,首先要令其恭敬三宝,恭敬三宝最佳的表现方式即是皈依三宝,皈依三宝也是进入佛门的第一步。我们无始劫来,迷惑颠倒,流浪生死,今天值遇三宝为我们指明方向,可谓百千万劫难遭遇。正如《瑜伽焰口》所云:“夫三宝者,千生罕遇,万劫难逢。归依者,福增无量;礼念者,罪灭河沙。冥冥大夜中,三宝为灯烛;滔滔苦海内,三宝为舟航;焰焰火宅中,三宝为雨泽。三宝功德,

  有求皆苦,佛弟子应该知足常乐,以慧为本

  有些人对佛菩萨的敬仰在于“有求必应”,而所求又多是金榜题名、升官发财、成名成家、健康长寿之类,一旦不能果遂,烦恼便更加炽盛。真正的佛弟子则不然,应该懂得有求皆苦。《佛说八大人觉经》第三觉知云:心无厌足,唯得多求,增长罪恶;菩萨不尔,常念知足,安贫守道,唯慧是业。

  禅宗四祖道信禅师开悟见性的故事

  道信禅师七岁出家。禅师出家后洁身自好、持守斋戒。五年后辞师前往避难隐修在舒州皖公山(今安徽潜县)的三祖僧璨大师和他的同学定禅师学法(亦说林法师)。在皖公山,道信禅师跟随三祖僧璨禅师学习禅法。道信禅师开悟见性,当在这期间。

  佛的三身指的是哪三身?

  佛的“三身”指的是法身、报身跟应身。法身是无形无相的,本师释迦牟尼佛就证到了这个法身,那么一切众生也都有法身,只要我们依着本师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法努力修行,终有一日也一定能够证到法身。报身是为了度化菩萨所显现的庄严的身相光明。

  律宗第十一代祖师弘一大师持戒念佛,以德化人的故事

  弘一大师出家后著书立说,广弘戒律,被誉为律宗第十一代祖师。他持戒精严,俭朴惜福,严持“过午不食”戒。平日赤脚草鞋,一领衲衣穿了二十多年,一顶蚊帐破得到处是洞,时而用布补,时而用纸糊。大师平生持戒念佛,以德化人。有一次,广洽法师去探望病中的弘一大师,看到他还是坚持写字、拜佛等,便关切地说道:“法师,该休息了!等病好了,再活动。现在,您的病好些

  恶人没恶报,善人没善报?不是不报,时候未到

  有人问:作恶的人我没见他受到恶报,行善的人也没见其享受善报,这是什么原因呢?其实,对于这个问题,佛教的经典中有着详尽的阐释。比如,《三昧水忏》里就记载着这样一段文:“经中说言,有三种业。何等为三?一者现报,二者生报,三者后报。现报业者,现在作恶现身受报。生报业者,此生

  对于伤害过自己的人,应该怎么对待?

  人生在世,由于因果酬偿、业力纠缠,难免遭遇伤害,其形式、程度,以及引起的身心痛苦各有不同,如果是人为的、恶意的,就会留下更深的烙印,挥之不去。然而通过修习佛法,我们对所谓“伤害”,就会有不一样的见解和认识。1、随缘消业:世间一切境遇,皆不离因缘果报,自作自受。在遭受伤害时,若能把它看作还债、消业,就比较容易平静地接受,不再生起嗔恨、报复的心。

  勇猛精进是什么意思?

  “勇猛”是指菩萨修行时的一种大无畏精神。佛菩萨不屈不挠地度化一切众生,宣示正道,降伏一切外道邪说,称之为“大无畏”。大无畏”源于无我无私的平等慈悲精神,比如释迦牟尼前生为萨堙太子时舍身饲虎,药王菩萨前生烧臂供佛等,均是“大无畏”的例子。

  修行时,如何远离烦恼?

  如果说在修行的过程当中烦恼起来了,我们是凡夫,正因为烦恼起来了,我们才要对治它;它不起来,我们还没办法对治。所以说,烦恼起来时,正是用功时。这个时候你就先观察,看看这些是什么烦恼,然后再自己更加精进地念经、拜佛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ksw56.com。看书网手机版:https://m.ksw56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